长 城 抗 战 网
 | 网站首页 | 元良论抗战 | 二战索赔 | 特别关注 | 抗战烽火 | 重大战役 | 抗战将领 | 抗战史料 | 英烈永存 | 纪念文章 | 影音作品 | 长城论坛 | 后台管理 |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月14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提出,日本应归回在侵华战争中掠夺之“天下第一关”古匾。

    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3年10月22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遗址碑有望明年十月在南京玄武湖建立。

   2023年9月15日,长城抗战网惊悉赵学芬女士逝世,深表哀悼。2023年9月6日,赵登禹将军之女赵学芬女士逝世,享年90岁。

  2023年9月9日,全民族抗战胜利78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呼吁开放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

   2023年7月7日,七七抗战86周年之际,《致敬抗战岁月 北京胡同街巷之七七》摄影展在大鱼云展开幕。

   2022年7月5日,七七抗战85周年之际,赵登禹将军纪念雕塑涣然一新,亮相北京赵登禹路。

   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等再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1年3月8日,北京各界人士送别104岁抗战老兵赵振英老英雄。 

  2020年12月7日,南京保卫战83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等人士再次呼吁:铭记英烈 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0年9月3日,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英烈献花、鞠躬。

   2020年4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推荐安德馨、古北口七勇士、郝梦龄将军墓等为第三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抗战纪念设施。

   2020年4月5日,长城抗战网等四网站举行“无尚荣光 网祭抗战英烈忠魂”活动。

    2020年4月4日,长城抗战网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牺牲烈士和罹难同胞。

    2020年1月10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公布榆关抗战中阵亡将士官兵名单。

    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再次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19年10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大学等地,搜集抗战史料。

    2019年9月3日,抗战胜利74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建议全民族抗战胜利纪念日定为公共假日,以示庆贺。

    2019年8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参观世界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


抗日战争纪念网
建川博物馆聚落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
香山抗战名将纪念馆
关爱抗战老兵网
中国黄埔军校网
长城抗战将士纪念园
中国远征军网
918爱国网
抗日英烈纪念馆
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关麟征将军网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纪念文章  

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抗战将领赵登禹


发布时间:2008年1月3日 22时15分

在北京丰台区有一所中学,它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学生:赵登禹我们学校是第一所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他的事迹。他自己也想为国家效力,然后为百姓分忧,就特别想当兵。赵登禹他不发饷,他还是要当兵。赵登禹是从小家庭生活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他一心想要就是说当兵。当时他为夺回阵地,不幸被日军包围了。

赵登禹之女对父亲的追忆

解说:她叫赵学芬,住在北京市内一个不大的民宅内,很少有人知道,她正是抗战名将赵登禹的女儿。赵登禹牺牲时她只有两岁多一点,对父亲最初的印象就是他的棺木。赵登禹牺牲后,遗体被京西龙泉寺的和尚们抬回了寺里。

赵学芬:他们说这个棺材我们保存得挺好。每一年我们都给它刷油漆,刷一道一道,放在一个宽的板凳上,两个板凳上。据方丈和和尚们讲呢,我们得感谢,他说你父亲没有死,他说我常常夜里还听见他在操练。然后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一想可能是人的这种幻觉吧。

赵登禹光脚摔倒冯玉祥

解说:赵登禹,1898年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农民家庭。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入伍之初,赵登禹不过是一个不拿粮饷的副兵。一次冯玉祥视察部队,见队列中一个高大士兵脚踩半只鞋,十分不悦。这位身高近一米九的士兵回答,脚太大,没有合适的鞋穿。此人正是赵登禹。冯玉祥知其籍贯后,问他练没练过武。赵登禹回答:"练过。"同样身高体壮的冯玉祥跃跃欲试,要与他比试摔跤。赵登禹问:"真摔假摔?"冯玉祥答:"当然是真摔。"

赵学芬:连摔三跤,就把冯玉祥啪啪都撂倒了。当时他起不来了,冯玉祥。他就过去去扶,结果呢,连里头还有一些同志们就说你看你怎么真这么摔他呢?不行,非得处罚你不可。后来冯玉祥站起来以后,他说不用你们处罚,我来给他带走吧。其实到那以后呢,冯将军就对他非常喜爱。

解说:赵登禹日后写了一幅好字,便得益于冯玉祥将军之鼓励。赵登禹后编入29军,布防于山西阳泉,此时29军之首领为同样出身于西北军的宋哲元将军。1933年,宋哲元突然接到蒋介石急电,要他率部开赴平津长城一线。赵登禹随军进入冀东,一场大战势不可免!

九一八事变后 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承诺

张同新(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伪满洲国成立以后当时全世界各国都没有承认,大概承认的除了日本之外还有3个小国,所以它要想各国都能承认,就想在满洲国跟所谓中国的本土间有一个国界,那么国界是什么,它认为就是长城。

解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三省,并成立伪满洲国,随后又不断向华北侵袭。1933年3月4日,日军侵入热河承德,张学良部汤玉麟失守。全国舆论大哗,讥讽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并将矛头指向国民政府中央,指责蒋介石不抗日。不久,蒋介石与张学良两人泛舟湖上,蒋对张说:你我兄弟大仁大义,现在船上容不下二人,如何办?张说,要跳下去,那我先跳。3月11日,张学良发表辞职通电,对失守热河负责。

宋哲元守喜峰口: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日军攻占热河承德之后,旋即进逼长城各口,威胁平津。蒋介石遂调集华北各军赴长城一线。宋哲元的29军正是在此时接到命令,驻守喜峰口长城的。宋哲元部当时有两万余人,而喜峰口防线却有延绵两百里。为振士气,宋哲元喊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张同新:你日本占领东北不合法,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就出现了矛盾,所以这些国家也希望国民政府能够表现出抵抗力量来,在长城线打一打,这样一打,它在国联上就好对日本进行要价。那么国民政府就感到,它既有民气可用,军心也可用,又有国联的这种表态,所以它就表现出来,在长城沿线我要表现出实力。

赵登禹抵喜峰口 青龙刀显神威

解说:1933年的冀东,喜峰口长城,群峰矗立,险要天成,占据高地则易守难攻。当年曹操正是从喜峰口出关,如神兵天将直扑辽东,一举歼灭乌桓。喜峰口自古为幽燕屏障,东侧老婆山控扼喜峰口镇及孩儿岭咽喉要路,西侧松亭山高地连接摩天岭、直抵潘家口滦河防线,平津安危均系此一线。1933年3月9日子夜,喜峰口再一次成为兵马集结之地。109旅旅长赵登禹奉师长冯治安之命,派王长海217团为先头部队星夜赶赴喜峰口接防。9日正午,王长海团及赵登禹所率大部队陆续抵达喜峰口,在立足未稳之际,日寇便发动炮击,辅以骑兵冲击我军阵地,重炮如雨,势如疾风。

解说:任振儒,土生土长的喜峰口人,现在是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的馆长,他的父亲当年曾在喜峰口镇开设中药堂,为29军官兵送药疗伤。

任振儒:3月9日的下午赶到喜峰口,因为敌人占领了高地,我们在低处,敌人武器优良,我们的武器比较低劣,这样的话呢,我们几次争夺都没有办法,后来就组织五百大刀队,就是五百大刀敢死队。

解说:29军将士不畏敌之猛烈炮火,各个奋勇向前,展开殊死肉搏战,以伤亡200余人,倍于敌寇伤亡之代价,取得入夜与敌寇对峙之战果。这也是喜峰口塞上第一次歼敌。曾有一个叫石桥的日本兵,在他的《满洲出征日记》里他把自己的行为叫做"讨伐",把我们的抗日军民称作"匪贼"。

解说:这是29军使用的标志性武器,青龙刀!在炮利船坚的20世纪30年代,为何29军将士还使用这样的冷兵器作战呢?29军脱胎于冯玉祥之西北军,军中虽武器落后,但有尚武精神,冯玉祥特请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专门克制日寇刺刀的刀法,让部队勤加练习,没想到这一没有办法的办法,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与日寇的刺刀拼杀起来反而占尽上风。

喜峰口初战告捷 全国上下抗日热情空前

解说:1933年3月10日黄昏,赵登禹亲率王宝良的特务营增援前线,向窜进喜峰口镇及老婆山之敌发起反攻。此时,又是大刀再显威力,两军短兵相接,战斗约两小时,敌寇被我大刀砍死700余名,长城之坡,尽弃遗尸,敌锐气为之一挫,无力反扑,纷纷北退。此役29军伤亡400余名,特务营营长王宝良亦在阵亡之列。赵登禹左腿被炸伤,鲜血顺着裤脚往下淌,因赵登禹受伤不退,全军士气大振,取得一场大胜。下午6时,赵登禹接军团总指挥宋哲元之命,任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捷报初颁,震动全国,全国上下抗日之热情决心空前高涨,实为抗战以来从未见有,喜峰口当地老百姓和全国各地人民团体都纷纷向喜峰口前线将士捐献慰劳物品。

马占山:我们家我爷爷我们马家骆驼店给烙大饼,往那儿送饼。这把刀就是侯万山班长用这个砍日本的,夜袭日本拼杀日本,侯万山班长牺牲,宋哲元将军作为一个给我们,给我爷的一个纪念,(侯万山班长)在这牺牲了,29军在这儿打日本,给留个刀做个纪念吧,保留至今。

月黑风高 赵登禹大刀队神兵天降

解说:经过两日的激战,敌军服部及铃木两个旅团,附伪蒙、朝鲜混合军约两万余人,仍占据喜峰口东北高地最高点以及长城以北高地,其炮兵阵地在蔡家峪以南及白台子西南高地一带放列,不停向我阵地盖射。由于地形险恶,29军只能仰攻,加上武器落后,青龙刀只有在近战时才能发威,29军几乎无计可施。

任振儒:一个叫宋贵生的,他就比较熟悉一些山里的一些道路,他说夜间我带你们绕,绕到山背后去打。

解说:11日夜11时,赵登禹带伤亲率一部敢死队,绕群山叠嶂,攀摩天之岭,翻嶙峋之崖,而日军因连日作战身心俱疲,做梦也没有想到赵登禹部的神兵天将半夜探营。

赵学芬:当时就弄得血流成河。他们有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结果脑袋就分家了。

张同新:这个仗打得是非常惨烈,用我们中国的大刀对日本三八大盖的刺刀,拼得血肉横飞。

任振儒:后来就过喜峰口,他们怕得就叫砍头口。

解说:此役,敌之铁甲车、汽车均为废铁,炮径、炮栓均被我军卸回,11日夜袭至12日上午我军毙敌3000余名。我军营连排长伤亡五十余名,士兵千名以上。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勇气。日本的《朝日新闻》次日做了这样的评论:"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赵登禹忠臣孝子 一生唯一一次违母命

解说:从3月9日到4月7日,用3个师的伤亡换来了一场苦胜,31天内日军从未突破喜峰口孩儿岭防线,让全国上下看到了战胜日寇的希望和中国军人杀身成仁的勇气。但29军在喜峰口的胜利未能阻止日军击败中央军第17军突破古北口。民国政府也认识到惟有含忍退让,争取时间"重整装备"才能与日益贪婪的日寇再较高下,二是希望能够通过国联的努力争取交涉的机会。遂1933年5月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但是此协定纯属临时军事协定,并未涉及政治问题,但是日后日方曲解条文限制中国行使主权,为后来的七七事变埋下了祸根。

张同新:虽然它不满意长城之战的战果,但是它也能暂时忍受,是它国力不够,不能一下子就把中国全部占领。

解说:1934年连续发生"察东事件"、"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迫使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步步退却。1935年6月10日,《何梅协定》成为既成事实后,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及党务、特务机关从华北撤出。此时平津周围除了29军,已经无其它中国军队。宋哲元命师长冯治安行军赶到北平,将张自忠的38师调到天津周围,赵登禹132师调往河北省任丘一带,由29军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等地。日本人默许了宋哲元的行为,试图利用29军曾长期受南京政府排挤的背景,在"华北自治"运动中得到宋哲元的配合,让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不过日军所有的算计最终还是没想到,宋哲元在动摇中最终爱国信念占据上风。1936年冬,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北平、丰台为假想目标举行军事大演习,29军同时举行对抗性大演习。双方兵力在无形中转换,日军演习部队为1万余人,29军演习部队为5万多人。到1937年春,大量关东军入关,平、津日军增加到三四万人。29军由于对自身实力的高估,导致对日军备战产生疏忽。1937年5月,宋哲元离开北平回山东乐陵老家养病不久,"七七事变"爆发。

赵学芬:26日接到了宋哲元的命令,说你呀,必须到南苑去。然后我听说他在临走之前就看了我奶奶一下,就是到达了北平然后就看了一下我奶奶。我奶奶就嘱咐他说你勇猛吧,应该好好地打敌人,这时候他就跪下了。

解说:赵登禹忠臣孝子,对母亲极为敬重。但只有一次他违背母命。1936年,赵登禹派自己的弟弟赵登顺去河南山东一带征兵,但是赵登顺却将此事耽误了20多天。赵登禹震怒,要处罚自己的亲弟弟。

赵学芬:那时候我奶奶说你不要这样,就批评一下就行了。他说您不用管了,也不说了。到后来就把士兵都集合起来,在场地。他自己拿着这个军棍,就是亲手打了40军棍,当时是皮开肉绽。

赵登禹赴南苑 磕头永别母亲

解说:1937年7月27日,赵登禹接到命令,要他率部急赴南苑增援北平守军,临行前母亲将他叫到身边。

赵学芬:我奶奶就把他那纪念章拿出来了,她说,你过来三儿,给他亲自别上,他说您给我这个干吗?她说你就要记住当时你这个勇猛地杀敌人的情况。他就赶紧戴在身上,磕头,磕头以后他就离开了。反正后来我一想这真是啊,从这就是永别了吧。

解说:1937年7月26日当晚,日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于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宋哲元严辞拒绝。香月清司在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向日军下达了进攻中国第29军,攻占平津的命令。刚到南苑不到一天,赵登禹即受命担任总指挥,然其主力尚在涿州,他身边只带了一个团,无论对部队还是对布防的情况,都来不及掌握。

7月28日清晨,日军对南苑展开疯狂进攻,赵登禹部能上阵打仗的兵少得可怜,而军训团学生队此时已经踏上沙场,而这些学生有很多连枪支如何使用都还不知道。战斗一打响,其炮火就集中于南苑阵地南面的学生兵团驻地。随后,日军突入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残存的学生兵们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十条中国大学生中学生的性命换一条日本兵的性命。学生兵团1700人中,活着回到北平的,不过区区600人而已。

日战地记者记下赵登禹牺牲前的壮举

赵学芬:当时我父亲是一手拿着大刀,一手拿着驳壳枪来跟日本兵拼杀。尤其他是,跟日本呢,因为他的武器比较先进,就常常是近地战然后用大刀砍杀。

解说: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著名战地记者冈部孙四郎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记录:"敌人的伤亡显然很大,但是战斗精神依然旺盛,有的机枪手被打倒几次,依然带伤站起来射击。"写下这句话后,冈部也被一发机枪子弹打穿了头。但日军终究火力优势明显,宋哲元下令部队撤回城内,当赵登禹部撤退到大红门一带时,突然出现一股日军,赵登禹被机枪射中右臂和腿部。

赵学芬:我父亲就是当时受伤比较严重。士兵说给你抬走送医院,他说不用了,当时他想到的还是我奶奶吧,他这么说的,你应该不要再管我了,回北平城里告诉我母亲,就说她的儿子是为国尽忠,对得起祖宗但是我忠孝不能两全。

谁是出卖赵登禹、佟麟阁的人?李香兰义父潘毓桂

解说:日军其实早已获悉29军的撤军计划,事情何以至此?我们不得不提潘毓桂这个人。潘毓桂书画皆佳,人称才子,他还是伪满著名电影明星李香兰的义父,李香兰称他是非常和善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和善的人,为了实现他所谓的"将华北变成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的理想",早已开始同日本人合作,并将29军制定的作战计划交到日本人手上。赵登禹、佟麟阁两位将军在南苑阵亡。潘毓桂却青云直上,此后在华北伪政权中历任北平警察局长,天津市市长。

赵学芬70年忆父亲:那两套让人落泪的小军装

赵学芬:一提到我父亲确实是,我很不想接受采访,心里不舒服。自己呢从对父亲的思念吧,可以说是从情感上是非常深的。那个时候父亲刚刚牺牲,母亲带着我们逃荒在外,当时我就揪着妈妈的衣角,那会儿也两岁都不懂什么。我说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后来呢这个母亲不回答,整天就是泪流满面。事情过去了,到今天也整整70年了,可是这个思念呢,还是无尽的。

解说:赵学芬还记得父亲曾为她亲手做过两套小军装。

赵学芬:他说你们要长大要保卫国家,要当兵打敌人。印象挺深刻的。所以我觉得他呢,不光是爱国家,爱人民,同时一样也是,和大家一样,对于自己,孝敬父母,对孩子也是非常疼爱的。

赵登禹获国共两党共同褒奖 葬礼上却无一亲人

解说:赵登禹将军殉国,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陆军上将,颁发了"荣哀状"。中共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载文敬悼两位将军,说他们"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1950年,毛泽东又亲笔签署了80号"烈属证",在当时,赵登禹将军是为数不多的收到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之一。八年抗战终将日寇赶走,何基沣奉冯治安命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29军抗日烈士的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1946年,由李宗仁李连仲代表国民政府在北平中山公园为赵登禹将军举行国葬,但是为赵将军打幡的却是佟麟阁将军的儿子佟兵。

佟兵:赵登禹家举行国葬的时候,家一人没有,流落他乡那会,那个关系都特别好了,我母亲说他们家没人,你跟你妹妹,是跟我姐姐我都忘了。你们去参加去,就当他的儿女,就叫我们两个去的,到了龙泉寺,我给他打幡。

主持人:今天北京市中心还有赵登禹路,隔着长安街跟佟麟阁路相望。赵登禹、佟麟阁这俩人生前可是拜把子兄弟,确实是一对儿节烈兄弟,当时赵登禹率军从河北涿州,实际是援助北平,在南苑突围的时候壮烈牺牲。当时,佟麟阁身为副军长,他这个军衔比这个赵登禹还高,那当时这个佟副军长当时曾接到宋哲元的命令让他率军退回北平城内,可是看到这个结义兄弟阵亡,这佟麟阁拒绝撤军回北平,想必他当时心里也是立定死志,义不独生。这对结拜兄弟就这样在北平城外壮烈殉国。

凤凰大视野大型纪录片《将军一去-抗战名将殉国录》




        版权所有 邮箱:1213918@sina.com


京ICP备1000340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78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