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城 抗 战 网
 | 网站首页 | 元良论抗战 | 二战索赔 | 特别关注 | 抗战烽火 | 重大战役 | 抗战将领 | 抗战史料 | 英烈永存 | 纪念文章 | 影音作品 | 长城论坛 | 后台管理 |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1月14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提出,日本应归回在侵华战争中掠夺之“天下第一关”古匾。

    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3年10月22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遗址碑有望明年十月在南京玄武湖建立。

   2023年9月15日,长城抗战网惊悉赵学芬女士逝世,深表哀悼。2023年9月6日,赵登禹将军之女赵学芬女士逝世,享年90岁。

  2023年9月9日,全民族抗战胜利78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呼吁开放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

   2023年7月7日,七七抗战86周年之际,《致敬抗战岁月 北京胡同街巷之七七》摄影展在大鱼云展开幕。

   2022年7月5日,七七抗战85周年之际,赵登禹将军纪念雕塑涣然一新,亮相北京赵登禹路。

   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等再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1年3月8日,北京各界人士送别104岁抗战老兵赵振英老英雄。 

  2020年12月7日,南京保卫战83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等人士再次呼吁:铭记英烈 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20年9月3日,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英烈献花、鞠躬。

   2020年4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推荐安德馨、古北口七勇士、郝梦龄将军墓等为第三批国家级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抗战纪念设施。

   2020年4月5日,长城抗战网等四网站举行“无尚荣光 网祭抗战英烈忠魂”活动。

    2020年4月4日,长城抗战网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牺牲烈士和罹难同胞。

    2020年1月10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公布榆关抗战中阵亡将士官兵名单。

    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国家公祭日,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再次呼吁建立南京保卫战殉国将士纪念碑。

    2019年10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大学等地,搜集抗战史料。

    2019年9月3日,抗战胜利74周年之际,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建议全民族抗战胜利纪念日定为公共假日,以示庆贺。

    2019年8月,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参观世界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


抗日战争纪念网
建川博物馆聚落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
香山抗战名将纪念馆
关爱抗战老兵网
中国黄埔军校网
长城抗战将士纪念园
中国远征军网
918爱国网
抗日英烈纪念馆
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关麟征将军网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纪念文章  

读《重庆巴蜀中学校史》有感

王宇知


发布时间:2014年6月11日 10时56分

此为读《重庆巴蜀中学校史》自1929-1950年部分,原称《重庆私立巴蜀学校》(简称为:巴蜀学校)。
   2013年11月2日,巴蜀中学庆祝八十周年校庆之时,作为巴蜀学校创始人王缵绪的重孙女王宇知首次应约,专程由北京赶到重庆参加这次校庆活动。
在盛大的庆祝会上,以激动不已地心情登台发言(后附发言内容),并获校方所赠《巴蜀中学校史》一书。带着时代的疑惑,阅读巴蜀中学的前史,其疑惑及疑点,都将在校史原资料中解译。

  重庆(私立)巴蜀学校乃当今巴蜀中学的前身。现今闻名遐迩的巴蜀幼儿园、巴蜀小学、巴蜀中学均脱胎于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上将)一手创建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
  凭借巴蜀中学为八十华诞完成的这部校史,再现了王缵绪先生在从事军政生涯四十年的同时,以赤热的爱国情怀,始终坚持以教兴国的远大理想。自1929年创办巴蜀学校至1950年将此校贡献国家的感人事迹,其史料之原始、真实之宝贵,乃六十年仅见。
  拂去巴蜀中学六十年前历史的尘埃,毋庸置疑地将回归被错位角色。巴蜀中学被封存已久的这些珍贵史料,有力地揭露多年以冒名顶功的说谎者。
  巴蜀中学六十年前的历史,是此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原校史资料证明,王缵绪先生在担任军政数职的同时,完全以个人之力负责担当了十八年的巴蜀学校董事长职务;记载了王缵绪先生在历经创建与创业时期的苦心及劳顿的全过程;阐述他是如何组建教育团队,又是怎样支撑与带领着他们跨越漫长的战争年代,从而体现出巴蜀学校在抗战时期经历的悲壮与成长、重建与发展;详尽了巴蜀学校在整个抗战中免费承担抗战军人子女与失落儿童就学历史;记录了巴蜀校园如何成为全国民众抗日宣传活动的文化中心,以及吸引众多有识之士来校进行演讲的光荣历史;展现了巴蜀学校为国家与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翔实地记录下了巴蜀学校是怎样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使学校成为全国校中翘楚,并收获数以百计各界名流的题词及赞赏。这校史的前部,以真实呈现出巴蜀学校在六十年前的一场民族灾难之中,所历经的磨难涅槃重生的辉煌历史。
  巴蜀中学既然是八十年的历史,以它今日的辉煌,不能回避它是建立在王缵绪先生所创办下的巴蜀学校那坚实的基础之上。尤其重要的是,巴蜀学校是伴随着国难战争中发展与光大的;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整个抗战之中为国家与民族承担责任并做出重大贡献;最不可忘的是,巴蜀学校这段最为难忘及沉重的血泪历史,它因其真实而获得存在的意义。可现如今,巴蜀师生已全然不知其意义所在。作为今天巴蜀的每个师生,对母校这部厚重历史都值得关注与了解。它是一部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教材及借往察今的研究依据,是缅怀教育先贤们的动人画卷,是了解巴蜀学校由开创到发展成名至今的真实写照。只可惜,这一切的一切将在六十年后的今天,它仅仅成为这次参加八十周年校庆活动的校友们的秘辛。
  据校史载:1943年6月6日,巴蜀学校第一个周年校庆活动是在战火中隆重举行。当年,以王缵绪个人声望及地位与他那坚定持教兴国的教育信念,吸引并感染着社会各界人士,所引发了近百军政要员及社会名流高度赞誉及肯定,纷纷以亲笔题词作诗赞许王缵绪先生以教兴国,而创办下了这所成功的巴蜀学校。因媒体版面受限,重庆《大公报》仅登载题诗词内容人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司法院院长居正、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社会部部长谷正纲、粮食部部长徐堪、交通部部长曾养甫、农林部部长沈鸿烈、中央宣部部长王世杰、军委会第三处处长陈果夫、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经农、法规委员会委员余井塘、重庆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刘峙、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重庆市党部主任委员杨公达、社会事业专门委员会专任委员张一尘、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财政部金融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翊群、重庆市教育局局长雷啸岑、重庆市社会局局长包华国、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温少鹤、重庆大学理学院院长何鲁、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李奎安、重庆巨商汤壶峤以及黄炎培和郭松年先生。与此同时,孔祥熙、何应钦等人带头出资并发起为王缵绪先生持教精神集资活动,修建王缵绪先生兴学纪念堂,以志景仰。后来,因校董王缵绪执意将这笔巨款用在被日寇炸毁学校的修复工程,未能实现众人所愿。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学校而言,会有如此的百官重视,在中国历史上纯属绝有,非同寻常。这无疑是体现了王缵绪先生爱国情怀与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之外,当属巴蜀学校办学成功。
(注:1、林森主席曾在1937年已特为巴蜀学校题赠“成绩斐然”,在十年校庆再次题词赞许巴蜀学校。仅一个月后林森主席因病去世,作为当时这份题词尤显珍贵。2、所有军政要员诗赋内容校史载入。)

 掌握川军大权  坚守以教兴国

   巴蜀学校创建于1929年,王缵绪先生以十万银元买下重庆嘉陵江南畔的张家花园(占地100多顷)作为巴蜀学校校址。在此,王缵绪先生将破旧园林创建成符合他所要求的全新式教育环境,确是一个浩大工程。于是,王缵绪先生从规划与设计、购料到施工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与心血。
   1931年9月14日,重庆《新蜀报》刊载消息称:“此闻王缵绪军长,鉴于本市贫苦儿童,苦无读书机会,以致基本教育失掉,将来难成良民。特为救济贫苦儿童失学,辅助社会教育,已购置新市场旧址张家花园地方,创办巴蜀学校,来年春季开学。”
   当时,王缵绪已任(刘湘部)北路总指挥与第三路总指挥兼任四川盐运使,及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所属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长为冯玉祥)。就在他担任军政数职的同时,依然不忘以教兴国的远大目标。在此期间,他不但投入筹建巴蜀学校,还创办了重庆《巴蜀日报》社。正是因为他涉事筹备与创建巴蜀学校耗时过长,曾受到刘湘的指责,要求他专心军政。于是,就发生了被众人都无法理解之事,王缵绪公开发表辞军职。附:原文曾载1929年5月18日重庆《大中华日报》、《巴蜀日报》。“重庆军长刘钧鉴,窃职厕身戎武,智力交瘁,育公育私,皆无所谓,既干国之未能,复治身之乏术,追惟往事,良用疚心。辛亥革命,方幸旧物光复,洪宪讨平,复应帝国绝迹,从此永无割据恶习,然后遂我初腹,游学欧洲。乃国事屡变,迄无宁日,川省内争,因之益烈,率子弟以攻父母,激兄弟而为寇贼;城乡荼毒之惨,箕豆相煎之酷,频年耳不忍闻。加以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募兵拉夫,壮丁几尽,百物为之昂贵,人工因而飞涨;百孔千疮,万事废弛,学校等于虚设,政治已人麻醉,有消耗而无生产,见军队不见人民,人人痛恨军阀,学生挺而走险。故……乘我弱点,骋其野心,以买吾国学子,以为前驱而作奴,于是……,流毒环宇,空穴来风,实由万恶军阀造成。去岁北伐成功,国府统一,以为民国彻底,民庆来苏。今乃浙桂交哄,朱缨陈兵,直鲁之风烟四起,滇黔之战云密布。吾川正以兵多为患,民不聊生,内弭重灾,外问国事,此其时矣。深信钧座苦心,提师东下,安内攘外,以顺舆情。孰意川人鼠目,长于内争,时至不行,徒残同类,大难方长,伊于胡底,谁实为之,至于此极。夫血战终身,虽军人方尽职责,然“非争国防与外交,牺牲者究何所为,长此屠刀在手,自杀宁有已时?故全国多一军人,即全国添一乱机,川军多一退伍,即川境增一良民。缵绪不幸,误人军籍,当此军阀末路,忍再作茧自缚?年逾不惑,时弗再来,觉悟嫌迟,改过宜勇,曾经迭次陈情,因防移迁循,未蒙钧座鉴察。殊知时潮起伏,川省特多,俟河之清,事不可能。今部队已改编就绪,保用允称得人,且近接绾毂,游刃匪袭,所有第二师长职,拟恳以副师长潘文华升任,所遗副师长职,拟恳以叁谋长王士升任。俾职暂卸仔肩,游学欧美,此日鸿飞虽远,仍在覆载之中,他日虎帐需人,再作涓埃之报,是否有当,伏候巽裁,临电悱恻,不知所云。职王缵绪叩灰。”(注:1、故……乘我弱点、2、于是……,因字迹不清所致。)
   此后,王缵绪辞职报告未获军内批准。但刘湘对其决心投身教育行动,为之改变了以往干预态度。于是,王缵绪为缓和一场风波,将在巴蜀校园,特指一园取名为“湘院”,仅代表安慰刘湘能够理解而已。
1932年8月,一个规模宏大的巴蜀学校终于建成。8月2日,王缵绪向全社会公开发表《巴蜀宣言》,其内容介绍了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纲领以及他的办学宗旨。他强调说:“开启民智、教育救国”,以通过办教育达到挽救国家,改变民族的命运。
   彼时的中国人民,贫穷、愚昧、落后、挨打;彼时的巴国渝都,生灵涂炭,狼藉到处,伤痕成片;彼时王缵绪将军悟以教育挽救中华的希冀,创办了巴蜀学校;他决心以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开创新式教学制度,实现他的育人理想。如何使学校完成这个目标,构建一个契合理想的教学制度,是这位创始人早已完成的课题,曾在《巴蜀宣言》详尽表达。他所提倡以“手脑并用,身心互通”的方针设置课程,让学生不拘于书本知识,能发声,能做事,能立身;以“儿童本位”为教育原则,尊重自然,尊重学生;以“教养兼施”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并教育学生立德立言立行,以“公正诚朴”为校训,在他所创建的纯粹校园环境中完成好知识及人格塑造。
    王缵绪所发表的《巴蜀宣言》是具有先进的理念及纲领,它包涵了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犹如一支“异军突起”的号角,立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赏。便陆续聚集大批的教育人才,加入到巴蜀学校的教育中来。(注:《巴蜀宣言》在校史18-22页)

重金聘用  外省人才

    据校史记载:“1932年底,周勖成先生与夫人邱鸿仙和女儿周钟耀、周钟铨一家四口及孙伯才等五人抵达重庆。当轮船停靠朝天门码头时,王缵绪、卢作孚等早已等候多时,即刻用专车将他们接到巴蜀学校“湘院”住下,安排随员伺候左右。王缵绪先生为表示亲切,当日专设家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后二日安排有关人士陪同宴饮于中央公园西餐厅,观看川剧,游览南山等等,给予隆重礼遇。为此,引起当地文教界们的妒忌。但是,王缵绪慧眼识才,力排众议,高薪聘用江苏教育专家周勖成为校长、孙伯才等人主持校务(注:周勖成月金166大洋、孙伯才月金155大洋)。”在此,引用校史中周勖成校长描述当时交谈内容与经过:“承王(缵绪)校董告诉我们筹备巴蜀幼稚园及小学校的苦心以及经过,将多次告诫我们他对于教育方法方面的主张和态度。他认为自教而教、学,而教、学、做,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变迁,趋向固然是对的,只是不足以救济教育本身上的缺陷,就是教而不养。他极力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试验他的教育理想。我们便根据了他所制定“手脑并用”的教育目标、“儿童本位”的教育原则和“教养兼施”的教育模式,以及“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诚实不欺、朴实无华”即“公正诚朴”为校训治理学校;仅在四之后就成为了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在西南地区的成功实践典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各界精英,造就了无数栋梁。”还有周勖成校长在《巴蜀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说到:“民国二十一年,王公抱兴学隆教,作育后昆的美景,向江苏教育当局物色主持人选,当时我本有遨游蜀中佳山水之逸兴,遂应约入川。我与友人孙伯才欣然就道至渝,王公委以创建本校的重责,我感其至诚,自当殚精竭虑,不辞劳瘁,以期无负王公的重望。”
  “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历经18年的事实见证了,巴蜀学校创办人兼董事长王缵绪独具慧眼,不惜以重金聘用首任校长周勖成,确是一位好校长。我们既是感谢,也不可忘记伯乐,在力排众议之下,跨省招聘千里马。

历经劫难 资助教育

    1933年巴蜀学校正式开学,就意味着巴蜀学校之开办就处在国运极其危恶的时代背景之下负重前行,伴随着无数的苦难、灾难与劫难。读史得知,王缵绪先生完全以个人的经济实力,支撑着巴蜀学校这片天地,为之苦心孤诣、为之扩招名师、为之遮风挡雨、为之援助资金,可从未遇到“雪中送炭”。相反,在建校之初,就遭遇到刘湘的指责,不惜辞军职以明志。
   王缵绪先生曾先后投入巨资创建巴蜀学校及购置新型教学器材,以高薪聘用符合其教育理念的校长及著名人士叶圣陶、卫楚材、卢作孚、何鲁等人主持教务;巴蜀学校自创办开始完全秉承王缵绪先生的教育革新理念,学校各项大事均由校长报准确定之后方可实施;校长仅在遵循本校宗旨将“儿童中心论”、“生活即教育”等理论,指导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教学过程当中。
   据校史记载:“巴蜀学校自开办18年以来,学校所有经费完全由校董事长王缵绪一人承担,除去支付现金之外,18年来他将新建的临街铺面三十七套房屋长期出租以供养学校正常开支。从未收取学校的分文费用。为了弥补抗战期间学校办学经费的困难,王缵绪先生再次捐充个人房产支付办学经费。1938年初,王缵绪从抗战前线返川就任四川省主席时期,巴蜀学校校董王缵绪两次立下字据“将自有房产捐充学校”,作为办学经费。1938年7月1日,王缵绪亲笔书写证明书,“缵绪私建(史料的:一览表上)将各处房地产,每年所收租金悉数捐充巴蜀学校日常所用,并特此申办由学校与租户直接订约征收,籍明确权力永久。此证 王缵绪谨据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一日”。另外,校董王缵绪为了学校教师队稳定和提高,将招聘名教人数逐年增加。当时学校仅教师人数就达到42人,由于抗战期间物价上涨,国民经济处于危机,教师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校董王缵绪坚持以较高标准发放教师薪俸。全校教师薪俸每月支出约150万元,而一学期学费总收入130万元。仅支付教师一个月的薪俸尚差20万元,为保证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安定,仅仅是靠校董王缵绪个人筹划金费全部支付。尤其是在日军强攻四川之时,王缵绪以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率军出川抗战前夕,社会上其它学校早已关闭,巴蜀学校也面临难以为维继。为此,周校长上报为减轻学校经济负担的建意措施,被校董王缵绪将以回绝,并不惜再次变卖家产决非改变他主张的教学方针与“教养兼施”的制度。”(解:“教养兼施”含义即教又养)。
   巴蜀学校自诞生伊始,王缵绪先生在担任巴蜀学校董事长职务整整十八年中,他付出了最大的能力,竭尽全力为贫苦人开学路入不敷出。

国府指定“战时学校”

    抗战初期,王缵绪在接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之际,将是大半个中国已被沦陷的危机之时,此时他引中央入川,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为抗战的大后方,不言而喻将成为了全国政治军事的文化中心。作为川省主席的王缵绪先生,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重任是何等艰巨,由他领导的四川民众曾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由此,四川引申到战争日益残酷,生活环境面临艰难的特殊时期。王缵绪代表国府指定自已的巴蜀学校为“战时学校”,将收容了大批战区流落儿童及抗战军人子女免费入学,为国家与民族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与此同时,他在保证学校正常开课的同时,还将学校作为整个抗战时期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的文化中心,不断地开展抗日救国的各项活动。他特意安置第二十九集团军的警卫连驻校加强护卫,并接纳众多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如:周恩来、黄炎培、宗白华、马寅初、章乃器、老舍、郭沫若、邵力子、邹韬奋、沈钧儒、陈立夫、罗隆基、潘公展、齐燕铭、田汉、翁文灏、潘序伦、胡风等,先后在巴蜀校园开展各项抗日活动与重要演讲。抗战之初,巴蜀学校为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将中国已被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省区命名各班级,提示师生不忘收复失地之志,设定:辽宁班级、吉林班级、黑龙江班级、宁夏班级、绥远班级、热河班级、康西班级等。另外还开设了童子军班,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校董事长王缵绪还亲自题赠“毋忘国耻”,铭刻在巴蜀学校毕业纪念品(墨盒)上,使其发挥了深刻的教育作用。
   巴蜀学校在国难危亡时期,将成为了全国民众的“战时学校”,为之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考验,同时也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但巴蜀学校始终顽强地坚守着持教办学。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之下,校董王缵绪不遗余力的苦苦维系,数次变卖家产,源源不断地支撑着教学经费,以支持教育团队方可将巴蜀学校的辉煌成就发杨光大,创办下教学成果。
在整个抗战之中,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屡遭轰炸,中央政府无处办公。作为全国民众的抗战后方的省主席王缵绪,不但把自已的居所贡献出来,作为抗战军部,还将巴蜀中学部在迁入西充之后,又将学校两处校舍免费安置中央政府就地办公,为国家解决了极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巴蜀学校已举世共知被誉为全国民众的抗日宣传活动的文化中心地位,也使得巴蜀学校身处险境。据校史记载,日机九次炸毁校产达到一千多亿(银元)。但巴蜀学校从未停止办学,主动为国家承担职责,完成了“战时学校”的任务及义务。曾在日机以攻击巴蜀学校为目标时刻,王缵绪既要坚持延续办学,又为保存有生力量,在日寇极为强势的轰炸之下,他决定将小学部保留原地继续办学,中学部迁往西充(王缵绪老家)创建学校继续办学。据统计:学校耗巨资转移物资有500多套校具、2万余册图书、2000多件教学用具(钢琴、显微器、动植物标本、实验仪器)等,满满装了16艘大木船,从重庆嘉陵江运达南充,靠人力搬运到西充。
   1939年9月巴蜀学校(西充)完成了搬迁和重建,9月正式开课。此举,王缵绪先生又为家乡学子开辟了教育新天地,所创办的巴蜀学校为西充分校,是西充地区创办下的第一所中学校,很快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受到当地民众敬慕与赞扬。
   1942年,校长周勖成与正在抗日前线指挥作战的校董事长王缵绪(第二九集团军上将总司令)通电商议,请示将学校迁回重庆。经校董王缵绪决定将西充巴蜀学校保留原地继续开办,全部教学设备留在西充,继续促进西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校董事长王缵绪电令侄女王君素(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接任西充巴蜀学校校长职务。自王君素任职期间,王缵绪曾不遗余力地支助学校的扩建并续办了高中,后经王缵绪申报四川省教育厅并核实通过成为了省立重点学校。
    自1942年,周勖成校长及部分教职员工由西充返回重庆原址之后,很快恢复了巴蜀学校正常开课。在整整十八年之中,无论是遇有多么艰难的困境,巴蜀学校始终是在校董事长的支持与避护之下发展壮大,多年来王缵绪先生始终是坚守着自已的理想,无论是处理军政事务有多忙,他经常来到巴蜀学校与师生交流、作报告。他号召巴蜀学校广开交流之路,接受各校人士与外籍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名流来校参观与交流。作为私立巴蜀学校的董事长,应是首当其充的指挥与支持着自已组建的教育团队,仅用四年的办学时间,使其教育实践很快赢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巴蜀学校所取得实际办学成果,随之声名鹊起,地位斐然。1935年5月教育部派陈礼江视察全省教育工作后,特指定巴蜀学校为全川示范学校。1936年学校遵教育部令,选派巴蜀学校师生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教育博览会,因成绩突出,获得奖励。同年,四川省教育厅及教育部特定巴蜀学校语文实验注意符号的教育方法和本校使用的词组实验法为标准法,普及各校使用。1937年10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肯定王缵绪办学成果,专程到巴蜀学校亲自颁赐“成绩斐然”金字牌匾。至今悬挂在巴蜀中学。
    1945年抗战结束后,校董王缵绪从前线返川之后,更加快了巴蜀学校的发展。1946年巴蜀学校添办高中和幼稚园,完成学校全面的基础教育体系。1945年西充分校也增办了高中,成为当地创建的第一所完全体系的学校(现:西充中学)。在此期间,王缵绪已着手创办巴蜀商学院时,却吸引了有识之士的拥簇,方可迎来“锦上添花”。巴蜀学校董事长王缵绪将这些成员组建成董事会,其名誉校董:曾子唯、陈怀先、赵资生、康心如、周宜甫、李奎安、王兰楫、黄之贲、汤壶研、陈丽生、连雅各、魏诩丞、杨赞卿、何说岩、唐棣之、季叔平、杨芳龄、曾纪瑞、曾吉芝。事后,国共内战再起,导致巴蜀商学院未办成功。
巴蜀学校始终是在王缵绪的指导与支持下,以高标准的教育团队,经过整整18年的不懈努力,将是在这所规模宏大的教学新环境中,施展了王缵绪先生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新教育理论的实践,使巴蜀学校发展成为集幼、小、中、高的完整教育体系。早在民国时期,巴蜀学校就在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称之为中华名校。为当今的巴蜀中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蜀学校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缵绪先生,付出了一生最大的智慧和心血,可谓是教育先贤。多年来他为之劳顿、为之苦思、为之付出,将“以教兴国”的宏愿,最终实现。
若非强烈的爱国热情,若非以教救国的宏图大愿,若非坚忍的个人风骨,曾在历史的每一个劫难,都将可能成为巴蜀学校的句点。如果说巴蜀学校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王缵绪先生胸中一直激荡着“以教兴国”的宏愿就是这棵大树的根。

为了国家民族  贡献巴蜀学校
 
    1950年12月12日,王缵绪将他生平所创办的两所学校,无偿地捐献给国家。至此,巴蜀学校才结束王缵绪私人办学的历史,开始进入公办时期。
但是,王缵绪的教育思想早已汇聚成就了教学的墓基与积聚了文化的积淀,至今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超越了时代,创造着辉煌,曾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与阶段,依然闪烁着巴蜀学校早期的教育理念的光芒。
现如今,巴蜀学校仍位于嘉陵江南畔,如同一艘气势磅礴而巨大的航空母舰,停靠在岸。已相继传承了数位校长为此撑航,驾于着众多教师们,不断从容地迎送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巴蜀中学,已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是北京大学首批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是中国百强中学;仍继承着开化教育、启迪智慧之责的巴蜀小学,成为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定点联系学校和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仍保留着王缵绪坚持的寄宿制的巴蜀幼儿园,被誉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是省级示范园、市一级园区。巴蜀学校已有几万学子毕业于这所名校。其中包括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夫人朱琳等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王缵绪先生遭受迫害,他组建的一批名教在历次运动中,无一例外被踩在了脚下,划成“反革命”、“右派”变成历史罪人。诸不知,巴蜀学校这一辈老教师曾经是中国一流的名教,当年他们抱着极其向往巴蜀学校的声望与地位,冒着枪林炸雨曾投入到巴蜀学校欲献终身的教育名人,却没有一个逃脱掉这场远大于抗战八年的灾难。他们的内心,至今流淌着无助的鲜血,久久无法愈合所致,学校不得不将这段沉重的历史束之高阁,加以回避。使其这段真实而存在的历史走向集体的失忆,让新生代的头脑为之空白。
    中国的抗战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是我们世代不能够忘记的历史,为使民族不再重演那丢失的自尊与耻辱,我们有责任教育新生代们传承巴蜀精神,以一贯“公正诚朴”为做人原则,接受教育,培育出真正的中华巨人,去领导与治理国家,以首任校董王缵绪将军为英雄榜样,捍卫国家与民族。
    巴蜀中学的前史,是有着披满岁月风尘的历史,不可漠视。其过于纠结与搁置,只因创始人至今得不到“定性”之说,而一扫千秋。误将巴蜀学校抗战历史从人们的头脑中一抹印迹的渐去消失。之造成了巴蜀学校先天不足,仅疾呼着后天辉煌!
    中国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其学术领域取得进步,许多编造的各种伪历史也得到一定纠正。不少学者尊重历史、以实事求是精神对中国近代历史及诸多历史人物,做了新的研究,不仅涌现价值成果,并还原历史真相。不难看出,再对待历史的态度,今天的人们已不是因为知识的缺乏或理解错误,而鉴于近代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必免触及于历史痛处,有些人继续违背真实的内心,将其历史人物或明或暗,一语冠之。所令人发指的是!这类作法至何时才能偃旗息鼓?遗憾的是,在巴蜀校史中也还依然存在着以仆代主、重点不明、尤如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事实。可校史不凡之处,是载入当事人亲笔记录史料等,可细嚼史料,其校史的论点与史料的论据大不相同。仅观史料部分,即可从汗牛充栋的校史中区别正误、搞清人脉、分清真假、求实取真。
   恕我直言,教育领域以守候真理为主,懂得论据比论点更为重要,只提论点不管论据,可是误人子弟!假如今天还未存感恩之力,至少教育后人应该抱有敬重之心!

巴蜀学校创始人王缵绪先生简历: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号厔园居士。1885年农历五月初九出生在四川省西充。王缵绪曾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
    1906年王缵绪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就学炮科毕业。1908年毕业后在新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驻扎成都两校场。1910年参加保路同志军,投身辛亥革命。1920年任永宁道川南道尹,他“兴农田水利、重交通、改良监狱、奖励留学”;聘请卢作孚为道尹公署第三科(教育)科长;创办通俗教育会,推行新文化运动;对川南师范学校进行改革,聘恽代英到校任教。并亲自印发恽代英编著《政治学概论》等书籍。1924年任成都市政督办就任后就创办徒弟补习学校,实施义务教育。1925年任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驻守资中等地,他继续推行新文化教育,在重龙山东岳庙内设立一所县立小学,实行新式教育,还创办了职业学校,内设民生工厂,学生半工半读,让贫家子弟能够入学。次年,他报请省政府将资州中学升格为“四川省立第六中学”。当时,四川省立重点中学共6所,王缵绪创办资中学府为省六中(重点学校)。此后,王缵绪又将“劝学所”更名为“教育局”,对全县学校无论公办私设,全由教育局统一管理。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第五师师长继任第二师师长,驻扎重庆;1929年创办巴蜀学校及《巴蜀日报》社;1931年任四川盐运使;1932年任(刘湘部)北路总指挥、第三路总指挥,助刘湘统一四川;193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4军军长;1936年2月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衔;1937年7月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率军出征抗战;1938年5月担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40年5月,加任陆军上将衔,先后率军指挥作战并经历战役有: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湖滨战役、鄂西会战等重大战役;1942年担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又率军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2月调任陪都卫戍总司令;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副主任;1948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由蒋介石提名当选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9年6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2月25日,他抗拒国共内战,在成都致通电,率军起义,使四川取得和平解放。  
    1949年,中共任王缵绪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四川省政协委员、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史馆馆长等职。
    1957年因遭受迫害,被关押在看守所至1960年因抗拒去世。终年75岁。
    巴蜀学校的创始人王缵绪先生,是担任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国民党陆军上将。是晚清秀才,非他人所说“一介武夫”。这位国军上将曾是军政之中极为有影响的知名“儒将”。当年,蒋父子二人对他的战术战略、军事理论及其才气与个性素养都十分欣赏,搏得蒋中正先生亲自提名当选他为国大代表委员。早在1923年,王缵绪先生曾是于佑任“海上亭云书画社”首批成员之一,他擅长书法,精通诗词歌赋和古汉语,出口成章,文字功底极深,被众人称之为民国初期德艺双馨的才子。另外,王缵绪上将在军事上屡建奇功的事迹已载入史册,如平息军阀内战,统一四川。抗战暴发王缵绪力主中央军入川,将四川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抗战之初,是由王缵绪先生承担起全国民众的后方之责,他大力推行新政,挽救了困局。在日军强攻川省之时,他主动请求指挥前线大军,浴血奋战在疆场八载,顽强地抗击日寇入川。
王缵绪将军指挥作战屡建奇功,在抗战时期全国民众举国上下视为歌颂的典型“大洪山老王推磨”等;也曾是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最为敬仰与歌颂的英雄人物。因战绩突出,国民政府授予王缵绪上将胜利勋章和抗日英雄荣誉称号。王缵绪将军在从事军政四十多年之中,始终以国家与民族为重,抵制国共内战,1949年12月25日在成都致通电,率军起义,使四川取得和平解放。
    1950年王缵绪先生将自已一手创办的巴蜀中学和西充中学无偿的捐献国家。同时,他还将一生所收藏价值连城的文物也捐赠了国家。

作者:王宇知(王缵绪重孙女)
作者邮箱:xhszhengji@126.com




        版权所有 邮箱:1213918@sina.com


京ICP备1000340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878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